黄文艺:以法治思想伟力推进法治中国伟业——评《习近平法治思想
黄文艺:以法治思想伟力推进法治中国伟业——评《习近平法治思想 时间:2025-04-05 05:37:10
隆基由2019年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上升位次较大;晶科让出榜首,居于榜单次席;天合位次保持不变,仍为探花;晶澳则由2019年的第二位下滑到第四位,与天合仅存35MW之差;阿特斯位次与2019年相同,继续居于第五位。
如其成功登陆科创板,东方日升产业链实力无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2021年1月29日,东方日升披露《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2021年3月22日,东方日升披露《关于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告》,控股子公司收到与收益相关政府补助资金3115 万元;2021年3月29日,东方日升披露《关于对外投资的公告》,计划投资23.95亿元,建设新增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6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二期);2021年4月12日,东方日升披露《关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的公告》,全资公司聚光硅业向上机数控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销售50000吨多晶硅,预计销售金额64亿元(含税)。
多机构看好东方日升2020业绩,彼时曾预判其2020年净利9亿,2021年净利为15亿,实现60%的增长。2021年1月29日晚间东方日升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 润1.6亿元 2.4亿元,同比下降75.35%- 83.57%。尤其是下游组件企业更是纷纷提高了自身垂直产业一体化的程度。毕竟东方日升2020年的业绩并不好看。2020年5月22日,东方日升发布公告称,拟将子公司江苏斯威克分拆至创业板上市。
2020年10月24日,聚光硅业投资人发生变化,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退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绿沺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拿下聚光硅业。进入2021年后,多晶硅料价格再次快速拉升。而李俊峰公布的答案是:低方案是1.5%,高方案是3%。
从过去两年进击光伏的资本来看,黑鹰光伏认为有三大类:其一,众所周知,以五大四小为代表的国有资本强势进击光伏电站投资环节,极大改变了下游的竞争格局,进入十四五,国有资本将是新能源电站投资的绝对主力。低价中标,未必是坏事;但恶意的低价中标必然伤害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这里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只是陈述我们这个产业过往存在的一种现象,以及大家的一些思考。从光伏产业发展历史回顾,类似企业的最终结局,往往并不乐观。
在2019年的一场重要论坛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俊峰向在场的企业家抛出了一个问题。我给你们每个人三次机会,你们猜猜别人是怎么回答的,跳出光伏行业自身,其他行业是怎么看的。
只是,从更宽阔更长远的视野来看,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依然道阻且长。并无任何贬损之意,只是我们要反思的是:当我们呼喊着厉害了,我的光伏!,当我们自诩世界上最清洁的能源,当我们预判未来年新增装机70GW以上的时候,所有的事实真如我们所感触、所预料、所期许的一样吗?记得2020年,曾有三位光伏龙头企业的董事长都和黑鹰光伏说了同样的话:我们行业的宣传、发声、我们的一些活动,虽然都必须去做,但其实还是有不小的自嗨成分,自娱自乐,甚至自我麻痹。具体到出现火灾这样的严重事故,影响的不仅是电站的安全,也会对电站下方的厂房设施以及人员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从更长远的视野,影响的是光伏在社会上的口碑和形象。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李河君的首富位置还没坐稳,就因为集团的经营模式不合规被调查,引得股市动荡,他20分钟亏了千亿,很快,首富风光不再。
伴随3060目标的提出,光伏必将加速进入寻常百姓家,走入千家万户。简言之,与传统能源、传统电力对比,光伏依然弱小,依然任重道远,依然需要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机构、成千上万的企业、媒体,乃至我们每个从业者一起努力,才能搏取更好的未来。其三,过去的2020年,一些与光伏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开始跨界光伏。其三,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他们最大的短板就是资金链紧张,以及缺乏专业的光伏人才,很可能会在跨界征途中翻船。
光伏七诫:很多光伏企业没有应对周期变化和寒冬的经验和准备,潮水突然退去,立马成为裸泳者!市场竞争太残酷了,经营企业太辛苦了。此外,根据光伏盒子调研,目前分布式光伏项目中,组件采购现货价格已经稳定在1.75元/瓦以上(166及以上尺寸)。
过去两三年里,行业稍有波动,便有企业、甚至是知名企业倒闭、跑路、退市等等,可以说不胜枚举。翻开一个某中产品牌厂商的宣传折页,恨不得自己所有的优点都写在脸上,密密麻麻、花里胡哨,看半天都没看出他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他们更愿意相信不好的消息。观察2020年至今的涨价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固有的、依靠发现产业链供需变化,从而按图索骥的投资策略依然奏效;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如今肩负着重大使命,又备受瞩目的光伏产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产业链协同。第四,运输粗暴、违规施工。甚至,一些做服装、搞水泥等等和光伏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也想到光伏行业分一杯羹。光伏发展那么多年了,取得了那么大成绩,但你跨出这个行业听听,你到全国层面的平台去说说看,有多少人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听我们讲光伏?愿意听的少,听得懂的更少,听了后观念上有所改变那就是阿弥陀佛了。当时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到2050年,光伏在全国发电总量中的占比能达到多少。
我们回顾光伏产业的20年,它的成长性、变化性,往往与周期性紧密相随:光伏产业除了要跟随行经济大环境有经济周期以外,还会有补贴退坡、技术更新迭代带来的行业内独有的周期。不像在互联网产业,批评腾讯、阿里、小米的文章俯拾皆是。
等行业与媒体等着某企业吹的牛落地时,却发现不了了之,云里雾里。第二,家用光伏质量参差不齐。
不过,与低价竞争带来的劣币驱逐良币向对应的是,从2020年至今,行业因供应链战争导致的涨价竞争,带来的到底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良币驱逐劣币?在往后,光伏平价后,迅猛发展的产业里,是否还会出现恶意的低价竞争?完全有可能。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光伏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营收规模小几十亿,十几二十亿,甚至低于十亿,企业的管理层或是老大已经在夸夸其谈基业长青,全球著名,全球顶尖品牌。
其二,中国光伏产业已走向成熟,市场格局脉络相对清晰,大的蛋糕已经瓜分完毕,这对于后进者来说,有机遇,但更是个挑战。我前几天刚刚参加了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参会的有新能源行业的,也有传统能源行业的。信息的影响力总是被放大了的。当时有不少光伏人调侃: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以低价接单的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看似迫不得已的个体选择却在危害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有的企业营收刚过百亿,企业的创始人已在标榜自己掌舵下的企业是伟大的企业。
与此同时,一些热衷玩弄资本的企业家,在企业稍有规模后,对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先进产能的布局、员工发展与福利等等方面却不上心。如何应对周期性,如何应对产业寒冬,是所有企业的必选题。
有的企业一年得到的各种奖项甚至超过30个。一个强大的产业,应当拥有敢于批评的独立媒体。
光伏20年,风吹雨打,历经跌宕,我们经历过一些风调雨顺的好日子,也经历过多次晦暗血腥的洗牌。各种质量问题不容忽视:电器短路、停机、燃烧、热斑、隐裂、功率衰减组件负偏差、电站实地功率预测不准确、逆变器高故障率偏高等等,在一些地方是层出不穷。其实,企业老大自我标榜,纯属个人自由,但从过往历史经验看,企业要长远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一定要定位好自己。但很快,很多内容就被删除,不少媒体被相关机构或相关领导打招呼。
第三,建站选址过错、设计缺陷。而对于国企和央企巨头来说,钱对他们不是问题,问题是并购的项目是否是优质项目,能否带动集团实现绿色转型是个挑战。
光伏这么多年的成败历史证明,企业为了消除危机感所做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被证明是必要的。不然,我们常常会在一些已经历经数十上百年,综合实力超群,已经真正伟大的企业面前,迷失自己。
光伏一诫:过度自嗨,自娱自乐,曾经行里热闹行外冷,双碳目标下,更要定位好自己,用行动搏取更好的未来!过去5年中,光伏最为自嗨的年份,应该是2017年,黑鹰光伏曾经统计过,这一年,光伏产业的各种展会和论坛超过300场,几乎是天天有会,人山会海,终年不绝。无数的企业家,无数的企业为光伏行业呕心沥血,优秀者、有突出贡献者得到各种嘉奖,这确实是好事,但很多奖项纯粹自娱自乐,甚至是自己给自己颁奖。